无论是小广还是他的家族长辈,都在极其忙碌紧张的气氛中迎接1997年的到来。
而冯北山一再告诫小广,安心扎根基层,全心做好本职工作,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才是为官者的正道。
小广也没有打听什么,几年下来,小广已经心态大变,萦绕在他脑海里的,都是C市大地上那些看似琐碎的事情,甚至一些乡村的发展,也让他牵挂。
牛牯岭的旅游开发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了,景点建设已经雏形初现,牛角乡乡长康建国专程到C市,向市委副书记冯广田汇报工作进展,陪同康建国的,还有乡长助理章三。
市委大院的安静氛围,很容易让人保持清醒的思维。
进入大院,章三就在考虑,是不是应该由市委相关部门参与进来,实施自己拟好的方案。
(很多人在问章三是不是前文的庄三疯,本贴是在天涯首发,很多内容是有欠缺的,以后会修改的,可没办法把前面的三疯改成章三,所以,只好把章三和小广的见面作为第一次见面了。
)
早就听说C市有一位少年老成的市委副书记,第一眼看到冯书记,完全超出章三的想象,眼前高大帅气的冯广田副书记,身上丝毫没有自己平素所看到的官员的那种官威,不仅神情气质非常清爽,而且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笑容。
“书记,章三一路上都在说,您可能很威严,我说您很随意的,他就不信。”
康建国笑着对小广说。
因为章三是第一次来,康建国想活跃下气氛,说点开心的小花絮,可他这句话并不幽默,康建国曾经是小广的秘书,按说应该很随便,但康建国内心对小广的畏惧却超过任何人,也许,只有他才真正明白,在冯书记身边工作是多么的辛苦,不仅体力上要花大量精力奔波在乡村基层,更关键的是,思维上,还必须及时跟上冯书记的步伐,而康建国心里太清楚了,当初冯书记在东方的时候,自己其实是不怎么称职的,冯书记的改革思路,自己是慢几拍才领悟到了,但冯书记并没有责怪什么,不仅撮合了自己和范晓霞的婚事,还提拔自己做了乡长。
名义上,自己是冯书记的秘书,也担着个才子的名声。
担任乡长之后,直接面对冯书记最为牵挂的东方最穷的乡——牛角乡,康建国心里猛的一紧,他知道,自己人生事业上最大的挑战来了,牛牯岭的旅游开发,可以说,就是牛角乡经济发展的引擎,这是全乡发展必须坚持的战略高度。
康建国一头扎进去了,此举必须成功,只有成功,才能不辜负冯书记的信任。
康建国恶补旅游知识后发现,新的旅游景点的打造和推广营销,最重要的,就是对景点本身进行全方位的文化品牌定位,定位准确之后,才相配套的开展有效的对外宣传。
所以,当他听说省委组织部选拔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章三,直接从省委宣传部外宣处来到自己乡里,康建国心里狂喜。
章三来牛角乡,迟早是要回省里的,章三要体面的回去,也必须干出一些事业来。
在这种共同的激情和愿景下,康建国和章三成了形影不离的兄弟般的朋友。
两人在宿舍里,经常聊到深夜,而上次章三给几个报社送的稿件见报后,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最近,章三又有了更大的计划。
“小陶,你也坐,这里没外人。
小康原来也是我的秘书,那个时候在县里很辛苦,小康曾经阂一起进城卖过大米的,哈哈”
小广看到陶涛帮客人倒完开水想出去,就留住了他。
“康乡长好。”
陶涛上前握了握康建国的手。
“陶哥,你辛苦了,原先冯书记在县里的时候,我水平低,不能帮什么,也只能打打杂。”
秘书之间有段时间流行叫哥。
“坐下慢慢聊,你们都别客气了,章三,你那文章整得不错啊,罗书记看了兜好。”
小广看到章三在那闷坐着,把话题往正题上引。
“冯书记,我是想,牛牯岭要吸引城里人来玩,一定要有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就是文化,就是在喧嚣的都市里慢慢消失的文化,所以。
我在写稿子的时候,突出了挖掘牛轱岭的文化底蕴,挖掘那些在城市的街道呼吸不到的文化气息。”
章三是个经不住表扬的轻骨头,一听冯书记和罗书记在夸奖自己,血液循环就加快了,话就多了。
“现在景点建设进展到什么时候了?”
小广继续问道。
章三把目光投向了康建国,这个问题自然该有康建国来回答。
“建设进展非常顺利,预计香港回归的时候就试营业,接待能力每天3000人,现在这几个月的时间,我们想扩大宣传,除了印制宣传品,在高速公路沿线竖立广告牌,我们还有个对外宣传计划,今天就是来听书记您的指示。”
康建国汇报说。
“是的,书记,我们想高的打造景点品牌。”
章三接过康建国的话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