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底下的大臣都说完,见没有人再开口,朱祁钰这才看向许沐之。
许沐之见朱祁钰看向自己,知道这是朱祁钰并怎么不满意大臣们提出的建议。
微微整理了一下脑海里的思路,许沐之开口道:“对于这京城发生的悖逆言论之事,臣认为当以雷霆手段处理。”
听到许沐之的话,朱祁钰眼中闪过一道亮光。
“据臣所知,这京中流言是前几日便有,只是流于民间未引起朝廷注意,直到今日方才如溃堤之洪席卷整个京城。”
“因此,这暗中策划之人应有不少人都还在京中。”
“故臣以为当立即严守京城各处城门,同时让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分别搜查京城内外,尽快将制乱之人抓捕归案,然后正法处之。”
“此外,臣以为既然京城附近各处受灾需要赈灾,不妨朝廷暂时接管京城内外物资,统一调配赈灾。”
听着许沐之的话,一众大臣脸色略显古怪。
许沐之的内容可以说跟之前几位大臣所言相差不大,最大的区别也就是先后不同。
随即一众大臣也是明白过来,许沐之所言这是在顺着皇帝的心情。
毕竟眼下皇帝最想的不一定是赈济灾民,而是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绳之以法。
紧接着便听到许沐之又道:“如今京城附近的灾情不断,臣以为可以调动部分京营士兵前往各处进行赈灾。”
“其一,可显朝廷对于灾情的重视,让百姓明白朝廷不仅出钱粮,还出人力。”
“其二,有了兵士前往各地,亦能快速督促各地尽快完成赈灾。”
“而且此前,武院也对武院学子进行了救灾训练,此番可派武院学子参与到此次救灾。”
“如此既能加快对各地的赈灾工作,而且还能锻炼武院学子的实践能力,同时亦能彰显陛下对百姓的仁德。”
原本还听着起劲的大臣,听到这后面越来越感觉不对了。
怎么突然扯到京营和武院了?
这赈灾很士兵有什么关系,让这些士兵去不是徒耗钱粮吗?
这样一来,这赈灾不就所需要的钱粮可就不小了。
想到这里,户部尚书愈发感觉不对,随即出言道:“许侍读,你所言是否略欠考量?”
“且不说京营士兵乃是为了戍卫京城,这让京营士兵出去赈灾便少了戍卫京师的将士,这让京营士兵去赈灾其自身不就加剧粮草消耗,这到底是赈灾还是增灾?”
听到陈循的质问,许沐之也是从容应道。
“不瞒陈老,陈老所言,晚辈皆有考虑。”
“晚辈所言让京营士兵前往赈灾,一来是保证京中赈灾物资稳妥运至受灾之地,二来也是让京营士兵得以锻炼,他们会参与到地方赈灾之中,以加快地方灾后恢复,而这些方面,武院是有过教学的。”
“至于说钱粮消耗,虽说派出士兵赈灾表面上会增加赈灾所耗钱粮,可是换一种角度想,若是能以能短的时间恢复灾区,其中物资与人员损耗将会很低,相较而言,也不会增加什么额外消耗。”
“而且正如我刚才所言,武院是有学习过相关赈灾课业,到时候武院学子带队前往,是有利于地方灾后恢复。”
“对于京营戍卫问题,且不说派去赈灾的士兵只是少数,对于整个京城防守其实并不影响,就说士兵这戍卫之职。”
“在晚辈看来,我大明将士除了抵御外族入侵、戍卫边防外,这抵御天灾,保护百姓家财,协助受灾地方恢复也是一种戍卫,只是这种战斗对象是天灾罢了。”
“更何况,这京城戍卫日常所需兵士也并非整个京营在职,而且眼下亦无战事,派出些许不需值守的士兵还能借此起到练兵的作用。”
“除此之外,此次赈灾,由于也算是武院的考核,在钱粮消耗上,武院自己也会负担部分。”
“况且眼下最为要紧的当还是尽快抓出谋划此次乱事之人,出动兵士也能更好地震慑一些宵小之徒,以振我大明朝廷威严。”
“晚辈所言,不知陈老觉得如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