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农田中泥水又浑又冷,扛着犁刀的老黄牛从他身旁经过,尾巴扫过小皇帝的脸,是他从未闻到过的牛粪混合着干草的气息。
而林世子在一旁树荫下,和世子妃喝茶赏花,优哉游哉地看着他插秧。
大庭广众之下,小皇帝害怕被人看轻,咬着牙不掉一滴泪,只埋着头,从正午忙到日落。
等回到宫里,他便累倒在床上起不来。
就连次日听范太傅讲学,耳边仍是老农吆喝驱赶黄牛的调子。
事后,林世子是这样解释的:“陛下年岁也不小了,怎可还如同孩子般时刻想着玩。
难得出宫一趟,自然应当以体恤民情正事,才算不荒废这大好春光。”
说得有理有据,但小皇帝明白,林世子就是在让自己长记性——以后没事少缠着世子妃,少打扰人家夫妻相处。
小皇帝蒙着被子偷偷哭了一场,头回深深感受到何为孤家寡人。
第二日他提起笔,决定给远在西域的十六公主写一封信。
十六公主,也就是先皇的妹妹,小皇帝的姑母。
这位姑母,在小皇帝未满一岁的时候,就和亲嫁到匈奴。
只是这场婚事并不顺遂,婚事当天,匈奴族中大王子与二王子兄弟阋墙,为了争夺王位杀得你死我活。
最后反倒让匈奴族三公主捡了个渔翁之利,大权在握。
之后三公主与归顺于大魏,边疆太平安稳。
而未能顺利出嫁的十六公主,一直不曾回来。
小皇帝写信求姑母回来。
林世子和世子妃都有亲人,他也想有与自己血脉相通的亲人,在这皇城中不至于太孤单。
可惜十六公主不肯回来。
据她回信所说,那些匈奴人狡猾得很,她倒不如留在塞外,时刻盯紧那位的三公主,以防她生出什么异心。
小皇帝失望之余,亦受到了鼓舞。
边疆苦寒,姑母身为宫中长大的公主,能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留下去,都是为了黎民百姓。
她身为公主,尚能以身作则,而自己是帝王,就更不应该丢了皇家的脸面,整日只知贪图享乐。
将来倘若害了百姓,岂不是如他父皇般遗臭万……算了,这些大不孝的话不提也罢。
自此之后,小皇帝振作起来,每日甚是勤勉,与范太傅学习治国之策,又厚着脸皮跟在林世子身后学着批阅奏折。
每当觉得累的时候,小皇帝就会想想远在塞外的姑母,便觉得自己这些辛苦不算什么。
便是当一个傀儡皇帝,也应当好好当才是。
然而,在他十六岁那年,某日下朝后,林世子将他留在书房,取出一样东西。
这东西,林世子用它的时候从没有背着小皇帝,他再眼熟不过,是治国玉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