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光,撰议是个不出众,繁忙,没有油水可以捞,避之不及的官位。
“嗯,谢过顾院长,等十月中第一期县报应该出了,江缘书院需要订购吗?”
林启春完全没有生气,淡定地推销起了第一期县报。
顾院长深知这点言语上的交锋是动不了林启春半分的,他只是说出来,膈应一下林启春。
“若是有江缘书院学子过稿在其中,某订购。”
顾院长回了一句,眼睛动也不动,直视着林启春。
订购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有江缘书院学子的文章,让江缘书院在定江县及其他地方打出名声,就是不知这个县报最远能到达哪里。
林启春焉不知他想的什么,四两拨千斤回了几句,打发顾院长离开了这里。
如今这间厢房里只有他一个人,是白琅月给他安排重新安排的县报处,要是底下的造纸坊来找他,可以直接来这里。
林启春看着逐渐成型的县报,是他熟悉的邸报排版,满满当当贴的都是定江县县衙最近处理的政务,干净清楚的税收和支出账务,以及近日朝廷发生的大事。
换做是其他人可能不理解这般用意,但林启春,一个人生经历丰富,狡诈如狐的人,自然是清楚这样做的好处。
这件事做出来利大于弊,必要时,或许还能启发出一些官场敏锐的人才。
至于,书院私塾递交过来的稿纸,林启春揉揉发胀的额角,长吐了一口气。
孽子,还真是给他添了个大-麻烦,也不是不可以处理,就是稍微有些麻烦。
随着农忙假的倒计时,官营肥皂坊的名声在定江县里越来越大,但铺面仍旧人烟稀少,有时一天可能不会进去两三个人。
百姓们反倒是常常从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手中买一文钱的肥皂,省着点用可以用一个月,比直接买一整块巴掌大的肥皂来得划算。
有些消息灵通的商人,已经循着味儿来到了定江县。
肥皂的名声以定江县为中心四处扩散,热热闹闹地在临川府上层迅速流行,并有一路飞速扩散出府的趋势。
县衙的修路队在农忙期间修出了一条直达隔壁县的最近道路。
对肥皂方子产生兴趣的商人,长途跋涉踏入定江县的地界时,明显感觉到了平日里颠簸的官道变得平滑顺直,对臀部格外友好。
刘财旺一瞬间怀疑现在到了定江县县城,但他撩开帘子一看,荒郊野外,一看就不是县城。
他目光一扫底下的官道,忍不住咂舌,什么时候贫困的定江县修得起这么好的官道了,用的还是上等大块整齐的石料。
马车轱辘轱辘一直往前,一个时辰后,他终于来到了县城。
据可靠消息,肥皂是由一个书院院长做出来的,还是临川府内名声不小的书院,青山。
管他呢,刘财旺没有其他商人喜欢好名声的毛病,只要有利益,只有钱赚,和谁不是合作。
等他落地的那一刻,刘财旺目之所至,灰黑的石板路在县城里四通八达。
定江县该不会真的靠卖肥皂发了吧,这么奢侈的路全铺上了?不不不,肥皂才卖了多久,不到两个月,绝无可能。
凭借着这样一条路,刘财旺收起了轻视之心,打算好好和这个书院院长谈谈合作。
在定江县最好的客栈休息好之后,刘财旺带人立即去往青山书院,打算早日洽谈,早日赚钱。
在街上行走之时,他视线习惯性地四处查看,观看周遭铺面的买卖,心中掐算着这种买卖的利润有多少。
“卖肥皂啦,一文钱一块的学子肥皂!”
刘财旺耳朵清晰地捕捉到了名为肥皂的关键词。
多少,他说多少,一文钱一块?!
刘财旺如遭雷击,心跳急速加剧,一文钱一块,这盈利空间,无本买卖,无本买卖!
!
!
刘财旺赶紧找到那个卖货郎,准备买下他身上所有的肥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