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王朝活不过三百年,因为三百年几乎是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极限。
到了那会儿,就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年代。
而历史是一个可怕的轮回,屠龙者终成恶龙,只不过曾经的农民变成了新的世家。
陆成安代行君权的政变上,已经清算了一批官员,再杀下去,真的是要逼着别人造反,所以他要看清局势,哪些人学乖了,安分守己了,先轻轻放下,先把那些还在我行我素的处理掉,顺便拉拢一批寒门子弟。
其实,也是治标不治本。
无非就是旧贵族换成新贵族,这些新上来的一批人,慢慢也会变成新的门阀。
时代的局限性,让陆成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也没那个能力进行社会性变革型的改革。
那个叫改革吗?那是送命。
上一个敢那么招摇过市变法的皇帝,是网庙十哲里的王莽,死的尸骨无存,他是想把土地兼并问题一劳永逸的解决,将土地私有制为土地国有制,企图以此来遏止土地兼并。
硬说的话,王莽可能是中华第一个提出近似于社会主义设想的人,但过于超前,不符合历史规律,加上性格、环境以及原本目的不纯的问题,直接嘎了。
而且这个所谓的近似于社会主义,只不过是王莽是一个复周礼的守旧派。
想要施行传说中的井田制,而恰好井田制中的土地国有化,有一丝丝近似现代的做法,导致出现了诸多王莽粉丝爱好者。
王莽的所作所为,显然是和绝大部分的利益阶级有冲突的。
所以,这就成了他的取死之道。
陆成安只能尽量改善民生,通过提高普通民众文化的方式,提高科举的地位来尽量降低世家的影响力。
接着选择在各地建造书院,整改吏治。
在当朝官员的名单上,频繁替换官员,能力不足的,道德偏低的,野心值高的,优先替换。
由于声望足够高,陆成安这样换,也没有遭遇到什么波折,何况他掌握了京城的兵权。
之前决定的开海外贸易,照样开动,暗中再命令锦麟卫彻查沿海大族私自海贸的案情。
地方建设、对外贸易、整改吏治、轻徭薄赋、重农抑商,尽量让之前战乱导致的人口回暖。
【一身正气触发!
】
【你施行对民仁政,节俭行宫,国库日益充盈,一年四季换洗衣物不过一套朝服。
】
【沿海商案爆发,由于你的满腔正气,对待官商勾结的事情,除恶必尽,开启了第一次肃贪政评,杀掉贪官污吏一千余人。
】
【元光九年一月,你兴修水利,决意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
】
......
【元光九年八月,你大兴科举,特设国子监培养人才。
】
【由于政务繁忙,你的精力大量消耗,你咳血了。
】
【咳咳咳咳——】
急促的咳嗽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