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乱世之中,王世真的表现也很出色,作为一个紫色品质的武臣卡,他是能打的一类代表,但是此人激进莽撞,在乘胜追击的过程中被暗箭所杀,要配合一个得力的军师。
如此双刃剑,在这么重要的战场上,汉王是怕王世真带着人,把家底都送了的,可是上哪去找军师?
让陆成安上战场?
可千万别。
陆成安要是在战场上死了,那就是大晟朝最大的损失了。
他是变法之根本,变法之核心。
汉王是说什么都不能让陆成安到这样危险的战场去的。
.....
.....
.....
说一下,前面那一章税收的数据是改了一下。
本来我是以帝成的税入来做衡量的。
毕竟是架空的设定,银子的价值又不是恒古不变的,也可以是大晟朝的银子购买力强。
不过为了避免读者一直纠结在一个点上争论不休,在读者找了数据的情况下,我就把这个数据改了一下,更贴近于明朝时期。
希望不要过于纠结于数值上的问题,毕竟我写的是一个不存在的朝代。
第119章长孙明的宫廷政变!
宁王生气了。
陆成安不知道汉王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他眼下的主要任务还是维系内部来之不易的政权平衡,扩大现有的‘变法’果实,《一条鞭法》所短暂发展的经济,足够朝廷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
这次,统一草原的最终赢家是蒙古,不同于之前几支不同异族部落的混战,这是一支已经形成个体性政权的游牧部落。
陆成安不答应互市的主要原因,当然不单纯只是因为他是信奉公羊学说大复仇理念的人。
而是历史事件并不能完全套用上来的。
他同意开关开海,是因为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气已经肃清过了,并且这块地方,所谓的海寇倭奴,很多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倭奴,而是打着倭奴的旗号暗中进行走私生意的地方豪族居多。
之前陆成安该杀的杀,该整治的整治。
这跟边疆‘开门互市’是两个概念。
边疆的‘开门互市’,是对方已经形成了一个政体结构,以一个成型的‘部落’形态进行武力威胁,胁迫大晟与其互换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资,而光是劫掠袭杀边疆的子民,就已经让陆成安心生间隙了,更别说对方的气焰如此嚣张。
历史上的‘俺答互市’,经历了足足二十余年的历程,在很多人眼里,只不过是四个字,其实里面结合了诸多的历史事件,是有促进条件下所形成的结果。
在最初要求武力要求互市无果后,俺答率领十余万精骑,突破大明的北部防线,在京城周围大肆抢掠,制造了震动朝野的“庚戌之变”
。
嘉靖皇帝本就不想要和俺答互市,在这种情况下,嘉靖那就更加坚决了态度。
嘉靖的后继者明穆宗朱载垕同意俺答互市,那也是有前置条件下所促成的,俺答抢走了自己的孙子把汉那吉的妻子,倒霉孩子心里不满直接带着十余人投降了明朝。
在俺答清楚自己并不具备灭亡明廷的实力,明廷不开北部马市,只靠劫掠是并不能真正解决蒙古日用品缺乏的严重问题,明廷同时也不想继续浪费大量的军费在这里,要知道当时朝廷一年的收入,足有八成,是放在北方防备俺答的。
在双方都不具备灭亡对手实力的情况下,把汉那吉成了一个和平的契机。
在明蒙双方客观上都有和平的意愿下,俺答要求明廷归还【把汉那吉】,而明廷要求俺答归顺俺答的叛徒押送给明廷,至此促成了‘俺答互市’的事件转机。
双方各退一步,表示改善关系。
随后俺答给足了明廷面子,俯首称臣,才最终做成了互市的局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