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里斯帝国如果不插手我们双方之间的战争话,我方可以保证在塞里斯帝国与罗马帝国原有的条约基础上,三倍的利益让与塞里斯帝国。
并承诺在战争中禁止对塞里斯人和聚居区下手,保证各位的生命安全与财产。
’
但太子太师于谦于大人当着所有人的面,给了使者一个字。
“he~tui!”
第217章塞里斯与东罗马的渊源5
一口唾沫径直了当的代表了塞里斯帝国对于奥斯曼帝国劝降的态度。
将使者赶出城后,于谦便对君士坦丁十一世表示,我塞里斯与罗马帝国一样乃天朝上国,天朝上国自然是信守承诺的。
若是不信守承诺,哪里还会有小弟跟随?所以请陛下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按照数百年来的古老盟约履行自己的责任。
君士坦丁十一世当然满怀欣慰,当众允诺如果于谦于太师的在奥斯曼人的围攻下保住了君士坦丁堡,那么他将在战争结束后给罗马帝国自古以来的盟友塞里斯一个天大的惊喜。
于谦连忙表示这是两国自古以来的盟约,君士坦丁十一世陛下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不过君士坦丁十一世虽然被于谦婉拒,但随后心里却决定如果塞里斯人真的守住了城的话,他决定答应一项塞里斯人请求了许久的东西。
实际上于谦于太师也不是光嘴上保证,他的凭借有二。
一是城内的四万塞里斯驻军和执意留在君士坦丁堡的十万塞里斯移民青壮,以及自己刚刚从塞里斯带来准备轮换的两万精锐。
这些还不是君士坦丁堡内鼎盛时期的兵力,而是其中塞里斯驻军被抽调了三分之一和送走了约三十万离开的老弱妇孺。
原本这些老弱妇孺也想要留在城内和家人在一起共同面对即将到来的围城战,但于谦让手下的官兵对他们晓以大义,陈述利弊,随后采用强制手段将这些老弱妇孺们撤出了君士坦丁堡。
除了塞里斯的老弱妇孺,于谦还通过君士坦丁十一世要到了整个君士坦丁堡的指挥权。
包括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内,所有还在城中的人都要听他的指挥。
(帝都击退瓦剌和英宗复辟也是他主导的。
)
二是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被十字军围城之后一直到现在,其中经过了数次大规模的翻修与重建。
这其中最让于谦放心的是,在1300年的时候,一位因站队问题导致被贬官的工部尚书带着数十位经验丰富的工匠,应时任东罗马皇帝的请求前往君士坦丁堡主持了整个惩防体系的重建工作。
也就是说,现在君士坦丁堡外包围的奥斯曼皇帝穆罕穆德二世要对付的并不是历史上的那座只有七千守军,年久失修临时加固过的腐朽城市。
而是一座有着总兵力高达十一万,十七万青壮协助守城,还有结合了东西方要塞城市优点,有着完善守城器械的千年帝都!
当然,穆罕穆德二世召集的兵力也远超历史上。
从二十万人变成了举国之力的六十万人,以及187艘大小舰只。
只不过由于罗马帝国和塞里斯帝国的海军实在是太过强大,导致穆罕穆德二世只敢让自己的海军在陆地上的防守范围内,并不敢出去与罗马帝国和塞里斯帝国的海军海战,只能保护自己不被两国海军联合舰队上搭载的陆战队不敢大规模的偷袭他们的后勤运输线和辎重存放地。
也正是由于两国海军联合舰队的存在,让穆罕穆德二世并不敢玩什么旱地行舟的把戏。
他要是敢玩旱地行舟,两国海军的联合舰队就敢卸下搭载的陆战队给他来一记深刻的教训。
因此穆罕穆德二世只能一边尽可能的让海军封锁君士坦丁堡临海的那面,一边发动大军从正面攻城。
早已通过间谍知道了城中老弱妇孺以及贵重物品都被搬走了的穆罕穆德二世肆无忌惮的命令手下的攻城器械部队,昼夜不停的用抛石机和各种口径的火炮轰击君士坦丁堡。
不仅如此,他还命令自己的军队将周围的部族全都抓来,让这些被掳来的游牧部族们充当炮灰。
奥斯曼军乐的不是自己的命,非常卖力的监督这些被抓来的部族们上去送死。
但历史早已被改变,依靠着节节抵抗的方略,在1453年奥斯曼军队才包围了君士坦丁堡。
这种包围还不是完全包围的那种,海路没有被彻底封死。
在岸防部队火力之外的两国海军联合舰队时不时发起突袭,将部分补给和人员送入城中。
除了围城战外,最大的绞肉机居然是君士坦丁堡临海的这一面城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