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此以往下去,国库愈空,而隐匿田土的势家豪族愈复,只恐天下又将大乱矣。
」
首辅振振有声,众官默然。
皇帝:「今日就议此事吧。
」
这时候,一位五十馀岁的大臣出列道:「陛下,清丈田亩之事,阻力重重。
不是朝堂将事情定下来,便能推行的。
臣只恐朝廷政令刚出,天下各处衙门,便有黄册失火之事。
此类事情,见诸于史,不可不谨慎。
」
首辅淡淡开口:「程大人,天下的事,难道因为困难就不做了吗?既然这样,陛下还用我们这些大臣做什麽?」
程大人道:「元辅,我且问你,清丈田亩的政令传下去,衙门胥吏和地方人物勾结,伪造黄册,将本来他们要交的赋役,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那怎麽办?」
他随即朝皇帝道:「陛下,前隋文帝便是靠这样的做法,充盈国库,兵甲鼎盛,而百姓负担之重,亦为历朝历代之最。
人皆言隋亡于炀帝,而造孽开端,实在隋文。
」
他引经据典,迎来百官喝彩。
程大人到底是礼部侍郎,精研文史。
这番辩驳,纵然首辅,也不易将其驳斥了。
首辅:「程大人言之有理,既然如此,不如在顺天府这京畿之地,试行清丈田亩。
我带内阁诸臣亲自监督,派遣翰林官员推行此法。
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有了顺天府做表率,后面推行的阻力,自当大幅度减少。
」
程大人一时语塞。
这时候,位列武官序列的众勋贵不干了。
大家本来就没啥朝廷话语权,首辅这麽一搞,连他们的钱财都惦记上,要不要人活了。
须知,顺天府是京畿之地,隐匿田土最多的,反而不是文官,而是勋贵。
是以众文官不急,勋贵们不得不急。
于是乎,诸多勋贵向皇帝大吐苦水,说自己家都是依法避税,而且一大家人开销甚大,皇帝所赐,根本不够养活许多人,纵然偶有越矩,也是不得已为之。
里面不乏有皇亲国戚。
他们跟皇帝关系近,自然是最有胆子隐匿田土人口,逃避赋税的。
「够了。
」老皇帝丹田发音,宛如雷震。
一下子,臣工勋贵皆肃静下来。
他随即向首辅道:「张阁老,清丈田亩和推行一条鞭法,当真要从顺天府开始试行?」
「非如此,无以向天下人做表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