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拿出一根烟,示意了一下,似乎在询问岳孖介不介意抽烟,岳孖点了点头。
李总点了烟,抽了一口,一串白烟吐了出来。
“其实关于主场调整的问题,我到不是很在意,毕竟是临时的,无非是借用谁的问题,最关键的是青训资源分配的事情,也是我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
李总表情有些阴郁。
“这个资源分配是怎么安排的?”
岳孖问。
他在了解到本地中小学足球训练基地分配资源后,也自感不妙。
明显的是,优质资源都被同城对手拿去了。
“只能说隔壁在这方面下的资源很多吧,据说杨总一直陪着足协在做相关的调研,而在这个过程中,优质的学校资源都被隔壁第一时间预定了。”
李总说。
“足协在这个事情上,有些偏颇了吧。”
岳孖不解的说到。
“前期投入的资源不同吧。”
李总说。
“这个事情未必是坏事。”
一旁的邵总说到。
作为主管青训的副总,球队未来青年人才的培养主管,承担着俱乐部青训体系的重新搭建。
“虽然这次我们在本地的足球资源分配上不占据优势,但是关键的还是看后续青训资源的投入和培养体系的建立,如果做的好的话,现有的资源未必不能培养出合适的球员。”
邵总说。
“但是起步还是稍落后了一些。”
岳孖有些担忧的说。
“上次你也去了日本,也知道日本足球青训的关键点。”
邵总对岳孖说。
“对,日本足球靠的是校园足球+俱乐部青训梯队的方式,尤其是校园足球。”
岳孖回应说。
“确实如此,校园足球是青训球员的水之源,但是我也要看到,校园足球我们不应当只把目标放在本地资源上,而是要更多的向全国的学校资源进行挖掘。”
邵总继续说到。
听到邵总的观点,李总和岳孖都眼前一亮。
“其实在这之前,我对本市的足球学校资源就做过了解,目前合格的学校资源就是现在分配的30所,加上外围一些学校,也不超过50所,满打满算也不过5000多学生资源,即便这些资源全都归属我们,相对于国外几万、十几万的校园足球资源,这个数据也是少得可怜的。”
邵总分析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如此,所以我们也在全国挖掘好苗子补充道梯队里。”
岳孖说到。
“光靠挖掘好苗子补充还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是扩大校园足球资源,那么就要放眼全国。”
说着,邵总从包里拿出一沓纸。
“你们看,这是我了解到的目前全国3000多所具有一定校园足球资源的中小学校,其中有200所左右的资源较好,我觉得我们要找的就是这200家中小学。”
邵总说。
“不错,看来你做的准备不少啊。”
李总接过邵总的资料一面翻着一面不住的点头,阴郁的脸色不禁舒展开来。
“我的初步设想是这样的,我们设立青训校园合作伙伴制度,设计三级体系,第一级是合作校园,主要是展开足球兴趣培养合作,定期派球员、教练去和合作学校交流;第二级是伙伴校园,对于学校青训资源优先考虑吸纳入到俱乐部梯队中,同时定期派驻教练进行培训,并在资金和装备上予以支持;第三级也是最高一级是青训基地,针对的是特别优秀的学校,直接在学校设立低年龄段的梯队,直接纳入到俱乐部正式的青训梯队体系,在资金、教练、青训资源上予以扶持扶持,并且允许直接使用东方队的品牌资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