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警惕,让在场的朝臣们都不禁为之动容。
海老大人一向以睿智和远见著称,他的话语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他怀疑周国国君提出联姻的真正目的并非为了两国和平,而是以此为借口,暗中策划对盛国的进攻。
姜太傅在朝堂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沉稳地表示,无论是周国国君联姻的意图真假如何,目前周朝军队停止向盛国都城进发的行动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因此,他主张盛国应当把握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行动。
姜太傅认为,盛国应当立即向周国国君提出退兵的要求,利用当前周国军队暂停进攻的契机,通过外交手段施加压力,争取让周国国君主动撤军。
这样既可以避免两国之间的直接冲突,又可以彰显盛国的智慧和实力。
姜太傅也提到了殷穹大将军。
他认为,既然边境的紧张局势已经暂时得到缓解,殷穹大将军也可以借此机会回朝述职,将边境的防务交由其他将领负责。
这样既可以让殷穹大将军得到应有的休息和荣誉,也可以为盛国朝廷注入新的活力。
姜太傅的提议得到了部分朝臣的支持,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务实且有效的策略。
然而,也有一些朝臣表示担忧,担心过于急迫地要求周国退兵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
最终,盛国皇帝在权衡利弊后,决定采纳姜太傅的建议。
他派遣使者前往周国传达退兵的要求,并命令殷穹大将军做好回朝的准备。
殷穹将军并未遵从盛国皇帝的旨意退兵回朝,他坚守在与周朝军队对峙的前线,因为他在连番的交锋中,敏锐地觉察到周朝此次的真正目标似乎直指盛国国都。
他深感局势的严峻,认为盛国朝中可能有周国的内应,否则周国军队不会如此准确地掌握盛国军队的动向,总是能先发制人。
殷穹统领的北啸军以其骁勇善战和出色的战术策略闻名,他们在不透露军队行动的情况下,能够屡次险胜周国军队。
殷穹深知,只要北啸军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战术优势,就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保卫盛国的安全。
然而,殷穹也明白,单靠北啸军的力量是难以彻底击败周国军队的。
他必须设法揭露朝中的内应,打破周国军队的信息优势,同时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更大挑战。
因此,殷穹决定继续留在前线,一方面指挥北啸军与周国军队周旋,另一方面暗中调查朝中的内应情况,并设法将这一重要情报上报给盛国皇帝。
他相信,只要能够揭露内应并打破周国的信息优势,盛国就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殷穹将军的拳拳赤子之心,那份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爱意,却未能得到皇帝墨翎的充分理解。
皇帝或许被朝中的纷杂事务和众多声音所迷惑,未能深刻体察到殷穹的忠诚与智慧。
这种误解与隔阂,为殷穹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最终他收到了女儿殷溪澜的来信,殷穹带着部分北啸军班师回朝,原本应是低调而内敛的归程,却出乎意料地被皇帝以盛大的胜利之姿迎接。
这场盛大的欢迎仪式,让百姓们感到十分不满。
在战争的阴影下,百姓们的生活已经十分艰难,而皇帝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雪上加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