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逵说道,“4500名水师兵勇,此外滞留在清江浦的4艘洋船以及20艘乌尾船合计有2500余名兵勇。”
崇祯点点头,这差不多是郑芝龙水师的一半战船及兵勇了。
可见郑芝龙虽然没来,但是并没有怠慢朝廷,还是下了血本。
郑鸿逵还道崇祯介意郑芝龙没有亲至,忙道:“圣上,家兄因为常年行舟海上,得了湿症,实在是没有办法前来君前效命,还请圣上恕罪。”
“欸,此事何罪之有。”
崇祯道,“南安侯能够奉诏,派遣爱卿率一路水师北上,已经是难能可贵,于我大明这便是大功一件,朕又怎么会生气。”
顿了顿,崇祯又不无自嘲的说道:“只可惜,朕现在已成身无长物,便是想要赏赐南安侯一匹锦缎也是难以办到,只能等以后再行补上。”
“圣上。”
郑鸿逵忙道,“臣惶恐,家兄惶恐。”
说着话,郑鸿逵下意识的要跪倒,皇帝恩宠太甚了。
“爱卿不必惶恐。”
崇祯一把拉住郑鸿逵,接着问道,“对了,朕专门叮嘱的蕃薯、马铃薯及玉蜀黍,爱卿可曾捎来?”
“有的,捎来了。”
郑鸿逵连忙道。
“每样各五万斤,圣上是现在就想尝尝吗?”
“要尝。”
崇祯笑着点点头,又说道,“但不是现在,而是要等到十月丰收了之后,朕与爱卿等一起品尝蕃薯、马铃薯以及玉蜀黍。”
“十月丰收之后?”
郑鸿逵愕然问道,“圣上之意是要做粮种?”
崇祯闻言心头也是咯顿一声,急问道:“爱卿给朕捎来的蕃薯、马铃薯以及玉蜀黍,该不会是已经煮熟了吧?”
“那倒没有。”
郑鸿逵连忙道,“臣只是没想到圣上竟然要种植,早知如此,臣就应该多多搜罗一些过来。”
“需要搜罗?”
崇祯讶然问道,“闽地不是有很多人种植这些吗?”
郑鸿逵忙道:“闽地别的州府或许种植的多,但是我们泉州种植的却不多,因为马铃薯和玉蜀黍口味差,蕃薯的口感好些但是吃多了容易胀气,所以乡邻都不爱种植,我们泉州人还是喜欢吃大米,米饭的口感更好。”
听到这,崇祯就轻叹了口气,看来今年是指望不上了,只有等到明年大规模的推开种植之后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军粮供给。
因为郑鸿逵带过来的种子太少。
五万斤玉米种充其量也就种一万亩。
五万斤蕃薯最多也就是种个几千亩。
土豆就更加完蛋,估计只能种几百亩。
郑鸿逵有些不安的道:“圣上,可是有什么问题?”
“没有,只是刚才说到了粮食,朕就想起了天下黎庶正嗷嗷待哺,朕身为君父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心里着实的难受。”
崇祯随口胡诌了一句。
“圣上心系天下苍生,此诚百姓福份。”
郑鸿逵道。
喜欢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请大家收藏:(【75wx】)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