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带水!
别弄坏了这个!”
廿七解开雨衣扣子,在身上抹了抹,把手抹干了,阮卿才把那些纸递给他。
“传说都是真的。”
她说,“他们真的下山打鬼子去了,真的没回来。”
说着,眼泪一下子又崩了。
廿七看看她,十分不能理解她的情绪。
只好先低头凑着手机的光,赶紧看。
原来是封信,或者该说是,遗书。
繁体字,竖排,字写得挺丑的。
不是一次写成的。
后面断断续续在不同的时期补充了好几回。
写下这遗书的人名字叫作皂角,他就是传说中的小道童。
皂角是师父在一棵皂角树下捡到的弃婴,因为是男孩,所以猜测可能是谁家大闺女生出的私孩子,丢进了山里,自生自灭。
因为是在皂角树下捡到的,所以师父给他起个小名叫皂角。
师父说,等他再大些,考试通过了,有了冠巾的时候,再给他赐道号。
还答应要带他下山云游,见识世界。
因为皂角就是在山里长大的,他去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山里的村子。
还也就去过那么几回而已。
道观名为“野人观”
。
因为师租、师父、师伯、师叔们自诩山中野人,不问世事
可是他还没有通过考试的时候,听闻山下有异族侵犯,烧杀抢掠,民不聊生,平日从不出山,不问世事的大家,穿上了整齐的道袍,背上了锋利的宝剑,交待皂角好好看家,然后结伴下山去了。
连打杂的老吴都去了。
老吴据说是个江洋大盗,被师祖揍服了,捆进山里来给观里洒扫劈柴。
师祖困了老吴几年,观察他真的改过自新了,便还他自由,允许他离开。
但老吴不肯走,就想留在观里。
他没有皈依,但每天也跟着大家做早晚课,诵经、劳动。
师祖说,他心中有道,穿不穿道袍、梳不梳道髻,有什么重要的呢?不重要。
这是师祖的原话。
皂角从记事起,老吴就已经在观里了。
师兄们常拿老吴从前的事吓唬他,皂角一直不信。
老吴看着慈眉善目的,晒太阳的时候打盹还流口水,怎么看都不像江洋大盗。
但大家要出山平寇,老吴把砍柴的斧子磨得锋利无比,插在了腰间,要一起去。
忽然就凶悍了起来。
皂角才觉得,师兄们说的可能是真的。
他可能真的曾经是江洋大盗。
总之大家一起下山,只留皂角看家。
小心烛火,别把庙观给烧了,师父说,等回来再考你,道号我都给你想好了。
皂角很想提前知道自己的道号到底是什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