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不以为然,眼里满是欢喜——住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姐姐拥有自己的创作空间,妈妈(是的,他仍蒙在鼓里)能在更开阔的房子里自由活动,安安很知足。
况且,乘车的时光,他总有效利用:背单词、看课文、刷习题,似乎还嫌太少。
有时累了,望着窗外的人生百态,安安乐在其中。
安上轻便精密的假肢,徐母好似回到从前。
虽不能100%行动如常,却渐渐开始料理家务,尝试买菜烹饪打扫,力争变回从前干练伶俐的徐妈妈。
徐安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纵然母亲体力艰难些,精神世界却充实积极。
于处在身体恢复期的她而言,健康乐观的情绪,最为重要。
心态积极,什么事情都愿尝试,也就有了活力与行动力。
同时,徐母的乐观开朗,也渗透进整个徐家。
空气中多了跳动欢快的小因子,家里生机满满,生活变得可爱了。
那场车祸,仿若从未发生,苦痛磋磨也像并未来过。
如今的徐家,住在宽敞舒适的大房子里,认真努力生活着,编织自己的幸福与未来。
她们憧憬着每一天,珍惜着每一天,收获着每一天。
--------------------
第37章新身份(上)
负债减半,徐安逸的接单速度也随之放缓。
她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残疾顾客的衣服制作中。
同时,徐安逸开始寻找合适的小工厂,打算少量生产满意的设计作品,平价卖给有需要的人们。
虽与‘仅此一件’的店设有所违背,却能让经济拮据、身体残缺的他们,穿上适合且便宜的新衣,从容自信走出门去。
这不就是她的理想么?此外,徐安逸积极筹备周末培训班,无偿教授有兴趣的残疾人,如何设计剪裁缝制。
等学员多了,手艺精了,再创办作坊,帮助学员解决生计问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之前的耐心沟通、上门定做,让徐安逸收获了许多特殊粉丝。
获奖之后,她的知名度噌噌上涨,更赢得了不少大机构的支持。
她不仅获得无偿使用的教室,还在慈善机构的宣传中,短时间内,招收到一批特殊学员,培训班正式开课。
前来报名的学员们,不少都是第一次主动跨出家门,忐忑腼腆的眼眸中,闪烁着憧憬的微光。
在他们或长或短的生命里,头一回有了努力的方向,期待的未来。
忽然之间,徐安逸变身为徐老师,和蔼可亲地迎接她的学生,鸡血满满地实践着教学大业。
学员多为女性,年龄在20-30岁间。
偶有几位男学员,可谓‘耀眼’般存在,也令徐老师倍感欣慰。
在她接触的残疾群体中(特别是因意外导致的后天残疾群体中),男性比女性,更不愿走出家门,更倾向抑郁偏激。
他们或是卑微自轻,认为自己是负担,连累家人朋友;或抗拒被怜悯同情,将善意帮助,视作轻视与侮辱。
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将自己保护(局限)在狭小的房间里,与外界隔绝。
能主动报名的几位男学员,让徐老师特别重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