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到船在途中靠岸,王雱拉着王安石上岸洗了个澡,又去买些蜜饯、到『药』店切些含片之类的回船上给吴氏。
吴氏一看,便知道这肯定是王雱的主意。
王安石这人不能说他不体贴,只是他心里一般没有这些东西,只有她儿子才会这么贴心。
吴氏说:“你自己也留些,一天到晚蹦到甲板上去,小心晃晕了。”
王雱说:“才不会晕,您还是担心爹吧,他整天在船上看书!”
王雱估『摸』着自己该开始琢磨怎么做眼镜了,毕竟他爹爱书如命,早晚能高度近视。
王雱想法一堆堆,背地里掏出磨尖的炭笔在司马琰送他的小本本写写画画,记法很理科,大多只有个草图,即使王安石无耻地偷看儿子**也不可能看懂。
从开封到鄞县,花了差不多两个月。
正是因为路途之遥远,接下来三年之内他们都不会再回京了,接下来得把根扎在这里三年之久。
县衙那边早得了消息,主簿和县尉恭恭敬敬地带着差役来迎接。
主簿,管文书的,相当于知县秘书,协助知县处理各项事务;县尉,管治安的,相当于派出所所长,负责抓盗匪贼人。
主簿名叫郑荣,年约三十五六,留着一把美须,照王雱看可以去和张方平比比,说不定还能赢呢!
县尉叫武大兆,粗人一个,生得威武雄壮,别的不说,光是这身量就能震慑一方。
王雱等两人给王安石行了礼,也有模有样地上前朝他们一作揖,甜甜地喊:“两位叔父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郑荣与武大兆乍然见到个粉雕玉琢的男孩儿跑到自己面前来还有些发愣,等他作揖问好后才恍然回神。
这是知县家的小衙内啊!
瞧瞧这玉雪可爱的小娃娃,可比县里所有男娃儿女娃儿都要好看,那眼睛乌溜溜的,多有神!
郑荣自诩读过些书,没好意思把马屁拍得太直白,武大兆可不同,他开口就夸了王雱一通,说什么从来没见过这么聪明可爱的小孩儿。
王安石面上不显,心里却觉得这武大兆很有眼光。
本来这时代文人大多瞧不起武人,这会儿王安石怎么看武大兆怎么顺眼,和气地与他们说了些话,让差役抬上箱笼往县衙而去。
到了县衙前,王雱心道“果然如此”
。
古人讲究“官不修衙”
,一来县衙破破烂烂显得『政府』清廉,二来则是不想花自己的钱造福后人。
他们年后出发,抵达鄞县是二月中旬,冬寒刚走,春寒料峭。
吴氏看着破破烂烂的后衙,有些忧心春天来了雨水多,这屋顶会天天漏雨。
王安石对吃住不太关心,他问郑主簿:“春耕安排下去了吗?”
“我们这边近海,春天比开封来得晚些,杏花还没开哩。”
郑主簿笑道。
杏花开了耕好地,桃花开后正好播种,这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
王安石听了点点头,当即就与郑主簿、武县尉商量起春耕事宜来。
春耕没过,王雱暂时不能招人来修府衙,倒是有几个年轻差役自告奋勇要帮忙,弄来梯子爬上屋顶把把可能漏雨的瓦片都换了,暂且解决了吴氏的燃眉之忧。
后衙虽然破,却比他们在开封租的房子要宽敞,有单独的厨房、澡房,晚上灶上生了火正好可以用余温烧热水来洗澡。
在院子里还有个水井,可以直接打水用,省了许多事!
总的来说,这硬件设施还是很不错的,王雱非常满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