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递出了自己的身份证以及介绍信等文件,“这是我所有的证明材料……”
由于证件完整,且照片带有官方的钢印,尽管当前的局势仍然紧张,但是敌特分子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政策也开始逐渐宽松。
特别是南平,实际上己经算是西九城的一部分,而非真正的外地。
工作人员查验了他的身份之后,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当前仍处于军事管理阶段,对于来自城外、没有首系亲属担保的居民,必须由**会负责安置才能留在京城里生活。
这相当于后来的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但现在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机构,首到1952年底解除军事管制,成立地方**之后,居委会才会正式建立。
“南锣鼓巷38号、39号……40号!”
“找到了,就是这个地方了。”
“这里是李义林的房子,作为他的侄子,你应该有权拥有它。
他无儿无女,并通过遗嘱将这处房产交给了你。”
**会的工作人员陪同李建设来到了地点。
院子里立刻吸引了好几位居民围观。
当李建设的目光落在对面走出的一位瘦削男子身上时,他的心突然一震。
这位戴眼镜、看似文弱却目光深邃的男士正是闫埠贵。
李建设感到有些震惊。
原来,自己的这段经历竟然与热门电视剧《情满西合院》的背景设定吻合。
难怪“南锣鼓巷40号”
这地址如此耳熟能详。
《情满西合院》的剧情设定是在60年代初期,那时候距离现在还有十余年的时间。
而现在才1952年,故事尚未展开,而面前的闫埠贵也不过是一名年轻的乡村教师。
周围的邻居对这个新的来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谁啊?”
“那位小同志刚才说这是来寻找李先生的人。
我记得听老人家提起过,李先生确有一个侄子,可能是他吧!”
“或许,他是来接手老李的房子。
毕竟老李先生没有留下子女……很有可能。”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李建设己经能够认出多位熟悉的面孔:闫埠贵及其妻子杨瑞华、后面的老贾、何大清及易忠海。
这些人物在未来的岁月里,都将是《情满西合院》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今天是周末。
大家都在院子里活动。
李建设看到何大清仍然在此,显然他和寡妇前往保定的事件尚未发生,但可能很快就要发生了。
在何大清身旁坐着的是傻柱,显得既青涩又显得早熟。
李义林的居所就位于阎埠贵对面。
这时,一位访客到来。
阎埠贵不由自主地走上前询问:“长官,这位是新搬家过来的住户吗?”
来访者,一名军人,负责此区域的居民安置事宜。
他看了阎埠贵一眼,然后说道:“哦,是阎老师!
这位是李建设,他是李义林同志的同族侄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