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天,科研反思会议: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研团队在寻找能够净化海水的微生物方面仍未取得突破。
舰长莱恩召集了一次特别的会议,讨论目前的困境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莱恩:“各位,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但进展却不如预期。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策略,寻找新的突破口。”
林峰坐在会议桌前,眉头紧锁。
林峰:“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己知的微生物群落,但也许我们应该将视野拓宽,考虑一些非传统的可能性。”
一位年轻的海洋化学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海洋化学家:“我们是否考虑过从地球的极端环境中寻找线索?
比如热液喷口或者深海盐水池,这些地方的微生物可能具有独特的生存机制。”
莱恩对这个提议表示兴趣。
莱恩:“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林峰,你怎么看?”
林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林峰:“我同意。
这些极端环境可能孕育着我们尚未发现的微生物种类。
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采样计划,包括这些特殊区域。”
第十二天,新的采样计划:科研团队开始制定新的采样计划,重点关注那些极端环境。
他们设计了特殊的采样设备,以适应高温、高压和高盐度的环境。
科研人员:“这些设备必须能够承受极端的条件,并且能够保护样本不受损害。
我们需要确保它们的可靠性。”
林峰监督着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林峰:“我们必须确保这些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们的采样计划取决于它们能否正常工作。”
第十三天,极端环境采样:随着新的采样设备准备就绪,科研团队开始了对极端环境的探索。
他们使用遥控潜水器将设备送入深海的热液喷口区域。
科研人员:“设备己经就位,开始采样。”
林峰紧张地盯着监控屏幕,关注着采样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林峰:“我们需要确保样本的完整性,这对我们的研究至关重要。”
几个小时后,样本被成功回收,科研团队开始了对这些样本的分析。
第十西天,样本分析: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对从极端环境采集的样本进行了初步分析。
他们使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试图找到那些可能具有净化能力的微生物。
科研人员:“林博士,我们在样本中发现了一些独特的微生物,但它们似乎并不具备我们期望的净化能力。”
林峰皱了皱眉,但他并没有气馁。
林峰:“这并不意外。
这些微生物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具备净化海水的能力。
我们需要继续研究,也许它们的生存机制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