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与代价。
“我终究是为了大宋,才走上这条路。”
赵光义常常这样安慰自己,然而,他心中明白,这条路上,留下的除了是权力的辉煌,还有无尽的孤独与悔恨。
岁月悠悠,转眼数十年过去,时光在司马光的书房内悄然流逝。
窗外的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在书桌上,映出一片温暖的金色。
书桌上摊开的《涑水纪闻》如同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然而,司马光的手中笔却久久未曾落下,似乎在与时间进行一场无声的抗争。
他眉头紧锁,心中对于“烛影斧声”
这一历史事件充满了纠结与疑虑。
作为一位严谨的史学家,司马光深知这段历史的重要性与敏感性。
那些关于赵匡胤死因的种种传言在市面上流传,许多人毫不犹豫地指责赵光义弑兄篡位,然而,司马光却不敢轻易相信这些流言蜚语。
他的内心如同翻滚的海浪,既想揭开真相的面纱,又害怕触碰到那深藏的暗流。
“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
司马光轻声念着自己所写的文字,字里行间透出一丝无奈。
他的思绪回到了当年在朝为官的日子,那时,耳边常常传来一些宫廷秘闻,但大多都是模糊不清、真假难辨的碎片。
历史的书写往往由胜利者掌控,赵光义在登基后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诸多掩饰与篡改,想要还原真相,谈何容易。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真相的渴望。
就在此时,管家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老爷,程颐先生求见。”
司马光连忙起身,心中暗自思忖,程颐作为自己的好友,或许能给予他一些启发。
“快请。”
他语气急促,期待着程颐的到来。
程颐走进书房,拱手行礼,神态中透着几分关切:“君实兄,听闻你近日在撰写《涑水纪闻》,可有什么新的发现?”
他的目光如炬,直视着司马光,似乎想要从中洞悉他的内心。
司马光苦笑一声,心中有些沉重:“惭愧啊,关于‘烛影斧声’一事,我至今仍未找到确凿的证据,难以定论。
如今所写,也只是根据一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