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胸有成竹,“江南闺阁里讲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些女郎都是有一技之长的,送入云韶寺或银台院都使得。”
云韶寺、银台院及宜春院,是内敬坊三院。
宜春院住的是前头人,那是品貌最为出众的一群女乐工,佩鱼袋,有品阶,常在皇帝面前演奏。
云韶寺住的是宫人,才貌逊于前头人,擅歌舞,属贱隶。
最后的银台院,住的是搊弹家,她们这些从民间征选来的女乐工,大多会收入其中。
梨园使心下很满意,对少卿道:“接下来几场宴乐正缺人手,我这里都快周转不开了,这些乐工来的正是时候。
只不过要尽快安排习学,宜春院的内人教一日就能上场,唯有这搊弹家,没有个把月,调理不出来。”
少卿的办法简单直接,“时间不够,那就日夜加紧排练,除了吃饭,手上的乐器别放下。
先应付过正月十五,等开了春,再好好歇息。”
梨园使说是,两个人低头商议着,往官衙正堂去了。
大家听见这番话,心头直打鼓,但也不容她们发呆,很快太乐令就来了,把她们带进内敬坊,先查验她们的功底,再酌情分派去处。
苏意紧紧握着苏月的手,小声哀求:“阿姐,我们不要分开好不好?我一个人落了单,怕会被人欺负。”
先前从姑苏出发,半道上发现彼此,苏意哭着要和她在一起,苏月使了些银子,才换得她和自己同乘一辆马车。
阿妹依赖她,她也不能放任她不管,便应了声好,把她推到自己前面,让她先去挑选乐器。
搊弹家所用的,无非是琵琶、五弦及箜篌。
苏意的琴技并不好,一把箜篌弹得将将过关,被分入了银台院。
轮到苏月了,太乐令一见她就寄予厚望,特意叮嘱了一声,“好好弹,前头人还未满员,只要弹得好,就让你入宜春院。”
苏月微低了低头,接过琵琶。
关于这位族姐的技艺,苏意是知道的。
早前过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苏月常会弹上一曲助兴。
那时战乱还未起,她也就十三四岁吧,弹的那个曲子如行云流水,家里哪个不夸赞她。
现在要应选了,凭她的能力,必定会选入宜春院,因此她还没抬手,苏意就先灰了心。
可谁能想到,她这回的弹奏,简直像初学不久。
本来看好她的太乐令一下子大失所望,拧着眉头咬着唇,盯了她半晌。
最后沉重地叹口气,命典簿登记造册,“辜苏月,入银台院,小和春。”
苏月向太乐令褔了福身,退回苏意身旁。
银台院分好几处院落,有小和春、山耶云耶,还有花满市。
恰好苏意也被安排在小和春,这下离得很近,可以相互照应了。
可这苏意不知是不是缺心眼,纳罕地蹦出一句:“阿姐这两年技艺生疏了,怎么弹成这样?”
苏月无奈地瞥了她一眼,没应她的话。
前头人的选拔相较而言要严苛得多,才貌必须经得起考验。
姑苏来的三十八人里,最后只有一位姓朱的女郎入选,余下的都被领进了银台院,由园内宰分派住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