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既演回到将军府,门侍低声道:“将军,老爷过来了。”
“嗯。”
李既演冷面进门,一路进了书房。
李方廉端坐于案桌后方,低头细瞧桌上的案卷。
李既演走到屋中,弯腰拱手作揖,声线低沉:“父亲。”
李方廉也不回话,屋中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许久后,李方廉才开口:“我听说,你今早自己去虞家提亲了?”
“是,父亲。”
“为何不知会我一声?”
李方廉从案桌后方走出来,站到李既演面前。
李既演依旧低头垂眸:“父亲您说过,儿子与虞子钰天造地设,再是般配不过。
既然如此,这门亲事乃红鸾天喜,我上门提亲,有何不对?”
李方廉讪笑:“红鸾天喜,你个泥腿子倒是还知道这个成语。”
他指了指李既演,再次提醒:“儿啊,为父早告诉过你,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
你莫要怪我不让你读书识字,父亲这都是为你好。
你今后想成大事,只需听话即可,父亲不会害你的。”
“是,父亲。”
李方廉思忖片刻,又问道:“你当真是喜欢虞子钰?为何心悦她,跟父亲说一说。”
“儿子愚昧,不知该作何解释。
只是见到她了,觉得她好看,便想跟她结为夫妻。”
李既演的答案一向简明,他不识字没读过书,没太多的思考能力。
平日里话少,并非是天性沉闷,不过是怕说得多了,会暴露自己不识字的真相罢了。
“那也好,改日我再去找赵尚书谈一谈,把亲事定下。”
他摆摆手,“行了,你先下去吧。”
“是,父亲。”
李既演回到自己的寝屋,坐了一下午,待到天黑,才蹑手蹑足从床底下找出一本三字经。
李方廉对他管教严苛,尤其是读书识字方面,下足功夫不让他学习。
在塞外时,从不让他有接触书籍的机会。
也就是近几日回京城了,李方廉忙于应酬,对他的看管松了些,他才有机会偷偷藏得一本小儿识字的《三字经》。
他反反复复翻看三字经,脑袋愈发钝痛。
书中的字,他认得的,几乎不到二十个。
他猜想,是不是李方廉给他下了什么药,让他脑子如此愚笨。
看了半晌,看到一个“子”
字,这是他为数不多认得的字之一,思绪逐渐飘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