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伙计,等同练兵。
确实具有一定风险性。
贾芸说的是事实。
如果他是一个将领,勋贵。
私养部曲私兵,那真的是往死路上走了。
普通人……朝廷真不当回事。
别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商人和百姓,只要不到王朝末世,最多啸聚成匪,还远谈不上造反。
而匪类对朝廷的威胁几乎为零。
除非遍地锋火,影响到了赋税,徭役征发,还有粮道,漕运,驿传,朝廷才会认真对待。
贾芸就是一个商人东主,养的伙计就是为了针对金沙帮的威胁。
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所以也不会真有人拿这事来说事。
要是说贾芸训练一群小伙计图谋不轨……怕是连对贾芸最有恶意的人也张不开这嘴。
相比较起来,金沙帮一万多人,水脚帮也有近万人。
漕帮更离谱,号称三十万帮众。
怎么没有人说这些江湖帮派图谋不轨?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漕帮还真有些威胁,所以朝廷设南漕和北漕两大总督,还有数万人的护漕军队,由十多位总兵,几十个副将,参将,过百个游击,守备统领。
这些兵力只受漕运总督管辖,不负责地方防御,但如果漕运有问题,漕运总督可以调用地方驻军。
光从这些细节来看,朝廷对漕运的重视度可想而知。
漕帮其实是前明的运军转化而来,明初至永乐迁都,大运河成为大明帝国的主动脉,负责由南到北输送物资。
然后就是人员往来,民间商业,各种活动都仰赖这条连通南北的运河。
如果没大运河,朱棣根本没能力把国都迁到北京。
最多到洛阳,开封。
事实上朱标就看中了洛阳。
朱标在长安,洛阳,开封转了一大圈,感觉还是洛阳最合适。
洛阳有八关,虽然范围大,守备困难,但相较于无险可守的开封还是强多了。
洛阳也有河系水运,运输上没太大困难,又处中原腹地,本身有一定的造血能力,不是事事都需要外运。
长安原本也是王者立基之处,但到明朝时长安和关中水利败坏,河运废弃,已经当不起一个大帝国首都的功能了。
南京原本也是虎踞龙盘之处,但又有偏安一隅之嫌。
如果不是朱标骤然病逝,大明多半会迁都到洛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