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府还是那句话。”
沈东旭咂了一口茶。
“且看吧!”
如果韩知柏在此,他也不好说什么。
在地球的历史上,由于审美取向、文学流派的变化,韩愈这首《戏题牡丹》的知名度确实不高。
不过这都不重要,因为韩知柏没有调整太久,挺了挺腰板就开始进入下一题。
圣卷,赋题曰:以“玄化无宰,至精感通”
为韵,作《明水赋》。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科考试题目之一,韩愈作此赋而中进士)
懂行的人都知道,字越少,事越大,这是一道大难题。
《周礼·司烜氏》有云:“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供祭祀之明斋明烛共明水。”
古人取水火于日月,是为了得到阴阳的洁净之气。
所以,题目就是要考生作赋来歌颂取“明水”
一纯洁、神圣的古礼。
对于韩知柏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篇长赋,更是一次挑战。
“玄化无宰,至精感通”
,短短八个字,却蕴含着天地至理,日月精华。
要将这深邃的意境化为韵脚,通过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还要兼顾字体。
谈何容易?
韩知柏深吸一口气,脑海中《昌黎文集》急速翻动。
他想象着韩愈当年作此赋时的场景,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那位文豪的雄心壮志,也体会到他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文气,如同潮水般从文台中涌出,注入笔尖。
文庙大堂内,几位考官还在低声议论。
许闵文讥讽之色溢于言表,甚是不屑。
“这韩知柏,莫不是被第一题吓傻了?这都多久了,还没动静?”
刘通也连声附和:“我看呐,八成是黔驴技穷了。
这第二题,没点真本事,啃不下来。”
而沈东旭却仍旧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品着茶。
他心中隐隐有种预感,
堂堂圣选,绝不会让他们失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