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伟等人用两艘货船运送下关溃散军人渡江时,36师也开始渡江。
36师作为为数不多的德械师之一,是从淞沪会战开始后损失最小的精锐部队。
唐生智在部署南京作战时,将36师作为南京城的总预备队,在南京保卫战过程中也一直在后方的下关驻守,同时作为执法队来防止部队从江边擅自北逃。
36师在坚守下关码头同时,已经给自已留下足够的渡江船只。
此时由于唐生智已经下了撤退令,所以36师也就不用再坚守,直接将给自已留下的船只拿出准备渡江。
对江边的所有人来说,每一刻都是极大的煎熬,每个人都被恐惧包围着,如此多的人聚集在这里,枪炮声不断从南面传来。
后面的人看着前面的人得以上船北渡,都恨不得将他们抓下来,人性的特点在这一刻被完全显现了出来。
36师的举动更让在江边的所有人不满,当下就有很多部队的溃兵开始和36师抢夺船只。
为什么守卫下关的36师,他们控制的船就只能让他们自已渡江?
但是由于36师直接上枪解决,一些进行抢夺船只的人直接命丧当场,且加上王伟等人以两艘货船之力,帮助分流了下关长江岸的很多人,所以才使得和36师抢夺船只渡江的举动没有太过激烈,否则大规模火拼之下,36师也绝不能独善其身。
最终36师得以比较从容的将更多的人马运送到对岸,基本实现了整建制渡江。
这也算是王伟等人无心中帮了36师一个大忙,虽然他们对于36师的举动心里也不是很认可。
除了王伟等人带去的船和36师的船外,下关的江边还有一些船,那就是鱼雷艇支队的鱼雷艇。
开始时鱼雷艇面对无边的人群,实在无法着手运人,后来看到教导队的货船拉运的秩序还算稳健,也开始有样学样运送江边的军人渡江,并且往返了很多次,也运送了不少人过江。
经过一晚上连续不断的运输,在下关江边聚集的一万几千名军人和几千难民通过特战队的帮助到达了长江北岸,依靠竹筏自已渡江的人数则无法估算有多少。
天亮后,日军的飞机开始出动,对长江上渡江的船只和人员进行扫射、轰炸,日军的军舰也到了外围,用舰炮不停的对江边进行轰炸,此时想要继续运送人员渡江已经不可能,剩余的人员只能靠最后拖曳过去的小船和竹筏,但是能否过江就看命运造化了。
此时南京西的芜湖已经被日军占领,意味着南京长江上游也被日军控制,两艘货船无法再返回武汉,而留在这里,也只能是便宜了日本人,于是王伟当机立断,将两艘货船炸沉在长江岸边。
大部分部队渡江后没有在江边停留,直接自行向更北的地方撤离,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员无处可去,暂时就聚集在了江北的密林里进行隐藏。
这些人编制非常混乱,南京城内参战的各个部队的人都有。
王伟等人看到这个乱象,知道没有人组织的话,这些人还会继续混乱下去。
于是尽可能的对周围的部队进行整编,至少按照军、师级进行划片规整。
从南京城里逃出来来的这些溃兵,对于帮助他们渡江的救命恩人,也比较克制的遵从了重整的安排,他们也知道,场面这么乱,到时候再面对危险根本就没有自保的能力。
教导队和德械师的人最好辨认,头上的M35头盔是最好的标识,王伟先将这些部队归落到一起,这些部队的官兵很快自已就回归了建制。
教导总队有上千人,88师的也有几百人,87师人比较少一点。
没有36师的人,36师是整建制行动,已经提前向更北的地方撤离。
王伟将在岸北提前卸下的物资全部取出,其中有几十吨的弹药和几十吨粮食,这部分物资以及船上的四门迫击炮、两挺高射机枪,全部给了教导总队,这里数教导队的力量最大,且最有威望,由教导总队进行分配,总比交给其他地方部队更让人信服。
随后就带领特战队员们启程返回山西,剩下的事情就不是他们可以参与的了,这些部队大多是中央军中的核心嫡系,后面继续参与只会给自已弄一身骚。
所以王伟留下山西驻武汉和南京办事处的名号后就直接撤了,这也是李志坚提前安顿好的,以新三师的名号行事只会弄巧成拙,不如将名声让给驻武汉和南京办事处,既不突兀,也容易让那些军内大佬承阎锡山的情,他相信这些人情最终阎锡山会用其他方式回馈给新三师。
教导总队在重新编制之后,开始对江北岸的其他部队进行整编。
现在在长江北岸的军人人数有几千人,大多数人还保留有轻武器,教导总队对这些部队按照原有编制划分区域进行集结、分配物资。
虽然物资并不多,每人也只能分得几斤粮食,十几发子弹。
但是将为数不多的物资下发后,大多数部队已经按照原有编制基本恢复了秩序,且得到了一定补充后,信心也得以恢复了一些,总算恢复了一定的战力。
在几天后,李志坚得知了日军还是对南京城中的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军人实行了大屠杀,跑进国际安全区的不少人也没能幸免,被杀害的人总数将近三十万人!
对于这个结果,李志坚只能无奈的垂下了头,他的实力有限,即使他疯狂的当一个裱糊匠,可是得到的效果还是有限,还是有几十万人惨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
李志坚对日本人的痛恨更加增加几倍,心中立誓要从日本人身上讨回血债来,血债要用血来偿还。
不过之后他看到内部战报,36师一万多人几乎整建制从下关突围,教导总队突围八千多人,88师突围三千多人,87师突围一千多人,向南突围的粤军66军和83军有近万人突围成功,74军五千多人从下关突围,第2军团一万二千人从长江其他渡口撤退,其他部队诸如宪兵队,112师和103师等突围五千多人,总计突围人数超过五万人。
这样南京要比前世少死了两万多军人,与李志坚和王伟确认的通过他们帮助渡江的军人数基本相合。
这令李志坚的心里稍微得到一些慰藉,他相信在之后的抗战中,这些劫后余生的军人们也会发挥出他们的力量。
在渡江的各部队纷纷归建后,各部长官纷纷向阎锡山发来感谢的电文,锡山没想到他的一个随手安排,会获得这么多的人情,对李志坚也是更加满意和信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