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秦宝珠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文科状元是那么容易的吗?
“明天就要高考了。”
杨女士也有些紧张,祈祷姓温的和姜依齐齐扑街。
“明天就要高考了。”
苏婉清恨恨的想,姜依凭什么能考上,她在大院就没看过什么书……对啊,她没看过啊。
“我要见监狱长,我要见监狱长!”
她朝着外面大喊,同个牢房的都被她吵醒了,全部按着她来打。
许翠莲紧张得整晚睡不着。
姜阳和大嫂也一样。
事实证明,家长永远比孩子紧张。
姜依这晚上跟聂粲通过电话,然后是聂奶奶,接着是聂二叔……还有一个居然是沈思妮的,但她一听到声音就挂了。
把沈思妮气的够呛。
现在她连聂家都进不去。
姑姑也不准出门。
真是岂有此理,清朝早就灭亡了好吗,现在还搞禁足那一套!
第二天。
1987年7月7日。
姜依把准考证,文具准备妥当,坐着顾子严的小夏利出门,后面跟着四辆摩托车,还有警察叔叔开道。
。
。
路人都以为省里的大领导来视察工作了,但不至于啊,领导会坐小夏利吗?
考场就在一中,每人一个座位,跟后世的考试差不多。
不同的是,这个时代高考,是一考定终身。
竞争残酷的多,激烈得多。
这天,天气很热。
发卷子前,不少人紧张的手心冒汗,还有男同学,校服的后背都湿透了,第一科考的是语文。
此刻,姜依无疑也是有点紧张的,她先是迅速地把题目过了一遍。
因为过去那么多年,她记性再好也不可能都记得,所以也不能确定,卷子题目是不是有改动。
但大部分的题目是一样的,作文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复习的时候,做过类似的练习。
她心头安定不少,开始做题。
用的是聂老大送的钢笔,因为他去鹏城后,姜依就发现姜桐送的钢笔不见了。
此时,一中的同学一看题目,眼睛都亮了。
激动的心,颤抖,啊不,手不能抖,他们忘了炎热和恐惧,刷刷作答。
这年代高考虽然很受重视,但没有父母等在外面伺候的场景,同学们考完一科,也不相互对答案,以免影响下一科的心情。
但是从一中同学脸上的神色可以看出,是个什么状况。
温校长和老师们看到题目的刹那,不觉松了半口气,剩下的半口气,看后面的科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