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真心实意感慨。
林如海不能更赞同了,情不自禁点头,不过缓过来后却道,“却也有一点。”
林如海严肃道:“这孩子聪慧,想法却过于大胆,他才多大?可你看他提出的问题,却站得太高,太远。”
也树敌太多。
“这是好事,可也是坏事。”
此时的林如海,不单单是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更是一个宗族的族长,是一个——臣子。
“都说三岁看老,若是任由筠哥儿这样,以后怕是会搅得朝堂天翻地覆。”
这孩子,太过无畏了一点,一来就挑战延续千年的宗法礼教,挑战“规矩”
,妄图动摇大部分人的利益,偏偏自己还一无所知。
若是这孩子有圣心有能力还好,一但二者缺其一,性子还是不改……
“等朝廷的旨意下来,到了江南那边,该考虑给筠哥儿找个夫子了。”
“夫君有何想法?”
“先找个基础水平过关的父夫子,能启蒙就好。”
贾敏给林如海褪去长衫的手一顿,“仅此?”
林如海缓缓嗯了一声,“林家一直走的路如此,却不代表筠哥儿以后也只能走这条路,一切都得看筠哥儿本身,不过现在嘛,还是先压一压,让他多读几年书。”
再不压一压,长大得翻天。
儿女都是债啊,林如海睡着前,脑袋迷迷糊糊的想着,蠢了败家,太聪明也不安全!
作者有话要说: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
ps:林父给筠哥儿找夫子,没有第一时间说让黛玉一起,并非不重视黛玉,而是林父生活的大环境造就的(但其实林父挺开明的)。
红楼中林父给黛玉的启蒙老师是进士出身的贾雨村,先不说贾雨村人品如何,这样的启蒙规格,仅仅是个一个幼女,还是在古代,要知道荣国府宝贝蛋贾宝玉也没这规格。
原文是“……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因为儿子没了,所以把情感都寄托在了黛玉身上,才会有这么高的规格,似乎还是“重男轻女”
,可是话说回来,再膝下荒凉,见过别人会这么干吗?既不是过继一个孩子(原文没甚亲支嫡派,却是有几门堂族的),也不收养一个学生(天地亲君师),而是教导独女,所以作者大胆认为,林海其实并不是特别迂腐的一个人,相反其实挺开明的,只是我们不能拿现在的标准去要求他罢了。
就像是他或许知道贾敏不容易,但不会觉得有哪里不对,也不能真切明白是哪里不容易,或许会给黛玉良好的教学环境,但在有继承人的情况下,他第一个考虑的,只会是林家的宗祧后继有人(且在他看来,筠哥儿的性子注定了启蒙老师并不好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