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如今的李善长虽然已经在名义逐渐的退出了中枢,但作为自起事开始就跟着朱元璋的第一谋士,在大明立国之后,更是长时间的坐在中书省丞相位置的朝廷高官,朝廷里的各路官员,鲜有他不知道底细的。
而现如今,他将脑海中可能提出此策的人都过滤了一遍,却遗憾的发现,这些人里面并没有人有足够的智慧去提出这样精妙的策略。
“哦,此人并非朝廷人士。”
朱元璋随口一答。
“非是朝廷人士,这么说便是遗落在乡野之间的贤者。
还请太子殿下予以引荐,臣一定将此人请入朝廷,为圣上效忠、为大明效力。”
朝廷之外还有如此能人,李善长一下子就起了为国纳贤的心。
“咳咳、此人的身份有些不妥,暂时还不到征辟的时候。”
胡轲的身份如今十分敏感,朱元璋这个时候也不好当着众人的面,把他的来历给抖出来,只好用这种方式再加掩饰。
“陛下,这一点臣懂,凡是至今还不肯入朝为官的贤者,其自然有属于自己的脾气。
当年伯温兄一开始也不愿做官,要不是臣与皇后陛下多次邀请,恐怕伯温兄一生都不会出山。
臣当年既然能把伯温兄这样的神仙人物都请的动,现如今再去请能想出此策的乡野遗贤,也必然不在话下。”
李善长信誓旦旦的说道。
这一刻他内心是激动的,最近一段时间一直萦绕在自己脑袋上关于胡惟庸案的苦恼,此时被短暂的抛在了自己脑后。
虽然他很清楚,即便自己将这样的名士延请到了朝廷里做官,也无法挽救因为胡惟庸事件自己在圣上心里跌落的信任。
但他还是决心要将此事做好,一来是为了为国尽忠,二来也是为了将自己从最近这一段时间的内心挣扎中暂时解脱出来。
这个时候来自李善长接二连三的提问,让朱元璋这边有些不知如何开口。
最终觉得自己实在不好再编什么理由的朱元璋,决定不再隐瞒,不就是一个死刑犯,稍微释放一点有关信息出来也未必不可。
不过这话却不能由自己来说,朱元璋冲着朱标点了点头,那边一直处在待命状态的太子当即体会到了父皇的意思。
“此人现在尚在诏狱之中,韩国公若想与他见面,怕是得在等一段时间才行。”
朱标微笑着说道。
他的话一说完,方才欣喜异常的李善长瞬间愣在了那里。
不过作为一名以智慧著称的老臣,他的反应速度足够快,短暂的沉默之后,李善长再一次开口。
“启禀陛下,方才臣的话还没有说完。
此刻虽然精妙,但却并不适合现在立马实施。
若是在第一批藩王就藩时就施行此策,就有些操之过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