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者,溃疡数目多,溃烂面积大,疼痛更剧烈,常有流涎,说话不便,饮食困难,有时还可出现发热,头痛,咽喉痛,颌下淋巴结肿大而压痛等症状。
本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粘膜病中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0~50岁为发病年龄。
刮痧部位
1.头颈部颊车、承浆、廉泉。
2.上肢部曲池、支正、合谷。
3.下肢部内庭、足三里。
疱疹性口炎
概述疱疹性口炎又叫单纯疱疹。
疱疹可发生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
成人以口唇,口角及鼻部皮肤为好发部位。
初次发病者表现为头痛、发热,战栗,体温可高达39~40℃,口腔粘膜灼痛,流涎,拒食,口唇皮肤有瘙痒感觉。
当口腔粘膜或口唇皮肤出现水疱后,全身症状逐渐消退。
水疱破裂后形成浅层溃疡而发生剧烈疼痛,唾液量明显增加。
兼见食欲不佳,咳嗽,烦躁不宁,大便干燥,小儿哭啼等其它症状。
本病是一种世界流行的发疱性热病,发病率较高,6岁以下儿童多见。
刮痧部位
1.颈部风池、大椎。
2.背部肺俞。
3.上肢部曲池、合谷。
口腔白念珠菌病
概述白念珠菌病,由于在口腔粘膜广泛弥散地出现乳白色丝绒状小点或斑片,故又称为雪口或鹅口疮。
发病初期口内灼热,患儿烦躁不安,哭啼拒食,一般无明显疼痛,全身症状为轻度发热。
成人常为慢性发作过程,口腔内多有灼热样疼痛,发干,发粘感觉。
刮痧部位
1.头颈部风池、地仓、颊车、廉泉、承浆。
2.上肢部合谷、商阳。
3.下肢部内庭、太溪。
多形渗出性红斑
概述多形渗出性红斑是发生在口腔粘膜和皮肤的一种急性炎症疾病,又叫粘膜——皮肤病。
因本病的发生与变态反应有关,故又称为变态
反应病。
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突然发生大面积溃烂,剧烈疼痛,各种刺激均能使疼痛加剧。
饮食,语言困难,口角流涎,有明显口臭。
皮肤病无明显疼痛,多出现灼热和瘙痒症状。
另外,可有全身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咽喉痛,关节酸痛,疲乏无力,烦躁,失眠等其他症状。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常在春秋二季发病。
刮痧部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