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银作为货币的主流,乃是近百年的事,到如今尤甚。
这也是首辅即将推行一条鞭法的原因。
因为以前大虞朝白银少,现在白银多。
徐青微微一笑,「那谢先生可知,国朝初年,应天府当时尚是京城,一座像样的一进一出的宅院,价值多少白银?」
「大约两百两吧。
」谢泉凭记忆,找到一篇关于此事的前人手札,说出个大概数字。
「如今呢?」
「起码五百两。
」谢泉沉吟一会道。
「为何以前作为都城,反而价格还不如现在?」
「莫非是银子不值钱了?」
徐青悠悠道:「国朝初年,家有千两白银,可为一县巨富。
到如今,千两身家,还不够捐一个巡检。
然,百姓手中的银子,不见得比国朝初年多。
」
「可是朝廷每年入库的白银,较国朝初年,并无太多的提升。
」
「但天下的白银确实变多了,只是不在朝廷手里,也不在百姓手里,而在天下豪右势家手里。
」
豪右指的是占有大量田产的家族,势家指有权势的人家。
他们可以是世家,可以是士族,可以是豪强———·
但本质上,都是占据了大量田产的家族,或者颇有权势。
徐青话锋一转,接着道:「白银增多,不是国朝有许多银矿,而是通过丝绸茶叶等贸易,将海外的白银,源源不断进入本朝国土。
以往这些生意是豪右势家主导,所以白银在他们手里,改稻为桑,背后的本质是,将这生意的主导权从豪右势家手里中夺回来。
使白银流入国库,从而惠及天下万民。
」
「公明出此策,竟是有如此深远的用意,我还以为此策的关键是为朝廷增加财赋,没想到还有这一层。
」谢泉对理财之道,不是很理解。
他更擅长权势争斗,为人幕僚,出谋划策。
现在徐青这麽一说,他才发现,世间的斗争,不局限于权势,还有更深远的东西在内。
徐青叹了口气,说道:「这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是朝廷即使改稻为桑成功,
白银也不可能流入民间,惠及天下万民。
」
「为何?」
徐青:「谢先生难道不明白本朝官员的行事作风。
白花花的银子,哪怕下了圣旨,也不可能便宜给老百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