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白银作为主流货币是大势。
老百姓没有白银,就得拿自己的东西去换白银。
如此下来,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那是可以想像的———
谢泉知晓徐青很多东西没有说透,但他这样的聪明人,一经点拨,哪里不能明白徐青的意思。
官绅豪强手里白银多,自然会想办法推行一条鞭法这样的政令,用白银取代粮食等实物税。
百姓没有白银交税,就得找官绅豪强兑换白银。
届时——·
「难怪首辅的一条鞭法提出之后,没有受到多少阻力。
此法,在数十年前推行过,但当时阻力不小,很快废止。
这次首辅提出之后,反而阻力很小。
因为那时候,官绅豪强手里的白银远不及现在多。
谢泉此前还以为是首辅揽权成功,所以能以自身的威权成功变法,没想到还有一层他此前未曾想到的道理。
他其实是一叶障目,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君,在于相,在于军队。
谢泉往一层继续想下去,即使明知此事是祸根,首辅和陛下也不会拒绝,因为一旦推行下去,国库必然充盈。
有了钱,就能强军,就能办大事,就能加强中枢的权力。
无非是再苦一苦百姓罢了。
而且天下各省的实情也不一样。
如南直隶,多有纺织厂以及各类娱乐行业,商品繁多,所以许多普通人也能挣到白银。
但还有许多省份,哪怕颇有田产的地主,手里都未必有多少白银。
一条鞭法在南直隶可以是施行,放在其他地方,只怕很容易变为恶政。
往深处想,南直隶本身就要承担漕粮以及原有的粮食赋税,换成白银,反而有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
他往更深一层想,无论改稻为桑成功与否,徐青顶多是伤本地豪绅之心,却不会伤乡人之心。
并且,此事也成了徐青的一道护身符。
「南直隶这些豪绅一开始会对徐青有敌意,但变法对他们的好处慢慢显现出来之后,这些人的立场肯定会转变的。
徐公明只要能扛过前期的压力,收获反而会无比惊人。
」
因为不是每个豪绅都能理解到这些东西,甚至大部分都无法理解,可是一旦变法对他们的好处出现,他们的立场天然会转变过去。
但是朝廷的官员不一样,他们本就不乏聪明人,甚至连首辅都大概已经明白了这些事,只是限于立场,不会顾及到底层的百姓。
何况在大虞朝的上位者看来,只要饿不死人,大虞朝的百姓怎麽会造反。
反倒是那些地方豪绅,一旦有了实力,就想和中枢作对。
中枢不自强,就会被地方轻视,造成动乱。
一旦出现动乱,百姓才是最惨的。
谢泉拱手道:「公明,你说这些事,当真如拨云见月,醍醐灌顶。
我感觉这些年,忙忙碌碌,都是白活了。
」
徐青:「我说的事,也不算得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