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孤臣孽子
,其操心也危
,其虑患也深,故达
。”
孟子说:“人之所以有规律、理解能力、权术、知识,常常是心里存在着灾患的缘故。
只有那些不得重用的臣子和地位低微的庶民,心里发愁的是危难,很深的忧患,所以他们能发达。”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
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
有大人
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说:“有侍奉君主的一种人,他们侍奉君主就专以容色取宠;有安邦定国的一种人,他们是以安定国家为乐事;有本性纯真的一种人,他们的发达可通行于天下而后才有天下的通行;有一种人称为大人,他们是端正自己然后才认识到万物的端正。”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说:“君子有三种快乐,但称王天下不在这当中。
父母亲都在,兄弟姐妹都平安,这是一种快乐;上不惭愧于天,下不惭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种快乐。
君子有了这三种快乐,但称王天下不在这当中。”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
,见于面,盎
于背,施
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说:“拥有辽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是君子所追求的,但他的快乐不在于此。
站在天下的中心,安定四海的人民,君子乐于此,但他的本性不在于此。
君子的本性,虽执政于大的行政也不会增益,虽穷困窘迫也不会减损,这是天分已经定好的缘故。
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根植在心中,所以其肤色润泽,流露在脸上,充盈在肩背,流向四肢,通过举手投足,不用说话就能使人了解。”
孟子曰:“伯夷辟
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
善养老者。
’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