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注脚。
后来董逌的《广川画跋》里更提出“生意”
这个意念。
他说:
世之评画者曰,妙于生意,能不失真如此矣。
至是为能尽其技。
尝问如何是当处生意?曰,殆谓自然。
问自然,则曰能不异真者斯得之矣。
且观天地生物,特一气运化尔,其功用秘移,与物有宜,莫知为之者。
故能成于自然。
今画者信妙矣,方且晕形布色,求物比之,似而效之,序以成者,皆人力之后失也,岂能以合于自然者哉!
“生意”
是真,是自然,是“一气运化”
。
“晕形布色”
,比物求似,只是人工,不合自然。
他也在否定“形似”
,一面强调那气化或神化的“生意”
。
这些都见出道家“得意忘言”
以及禅家“参活句”
的影响。
不求“形似”
,当然就无所谓“逼真”
;因为“真”
既没有定形,逼近与否是很难说的。
我们可以说“神似”
,也就是“传神”
,却和“逼真”
有虚实之分。
不过就画论画,人物、花鸟、草虫,到底以形为本,常识上还只要求这些画“逼真”
。
跟苏轼差不多同时的晃以道的诗说得好:
画写物外形,
要于形不改。
就是这种意思。
但是山水画另当别论。
东晋以来士大夫渐渐知道欣赏山水,这也就是风景,也就是“江山之胜”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